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名著 > 正文

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,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有哪些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?

有哪些被广泛误解的关于文学的名言或常识?

以德报怨

意思是指不记别人的仇,反而给他好处。这个成语很多人都误以为是孔子的主张,因为它的出处是孔子的《论语·宪问》,但实际上原文并不是这个意思,只是后人断章取义后曲解了它的原意,也并不符合孔子“仁爱”思想原则。

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,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原句是:“或曰:‘以德报怨,何如?’子曰:'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’”

大意是,有人说:“用善行回报恶行,怎么样?”孔子说:“用什么回报善行?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,用善行回报善行。”

相濡以沫

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,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这个成语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,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。现在也用于形容夫妻感情。这句话的原句出自《庄子·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[xǔ]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
意思是泉水干了,鱼吐沫互相润湿,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里去更自由。比喻一同在困难的处境里,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;有时不妨放弃执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。

这个成语也是被后人断章取义,只截取前半截,却掉了后半截,导致与原意背道而驰。真是令人哭笑不得。

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,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有哪些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“百姓”原是指官员

“百姓”,今天的意思是相对于官员和公职人员而言的普通人。但是在最早的时候,“百姓”却是指官员。

在周代之前,只有贵族才有姓,普通百姓是没有姓的。因此,那时候的“百姓”是指贵族和官员。“百”是概数,言其多,众多的贵族和官员合称“百姓”。

“百姓”指官员的时候,常常与“黎民”对言。普通百姓则被称为“细民”,“细民”即平民。黎民的地位要低于细民,因为黎民是受过刑的***。

艺术来源于生活,却又高于生活。具体到文学来说,可以置换为:文学来源于生活,却又高于生活。但这是一个被广泛误解的文学常识:很多作者都把生活和文学混为一谈了,既只看到了上半句“来源于生活”,忽视了下半句“高于生活”,尤其是在写***的时候,更容易产生误解。

在工作中,给某些作者退稿,有时候会谈到该作者的***不真实可信,显得虚***了。可能会有作者说,这***取材于生活,有生活原型,***人真事,贴着真实人物、发生过的***去写,怎会虚***呢?作者这样说,就是误解了我们所说的“文学来源于生活,却又高于生活”这个常识。我们可以再具体一点:***来源于生活,却又高于生活。这时候,我往往会给作者解释:如果你***人真事,你去写报告文学,去写纪实文学,甚至去写人物通讯,这些文体更适合***人真事,你写什么***呢?***就是一个虚构的文本,一个优秀的作者创作***,如果能把虚构的东西写得让读者感觉是真实可信的,那就基本上成功了。而某个作者,***如把真实的东西写得让读者怀疑其真实性,感觉是胡编滥造,那么,他这篇***就没写成功。

***素材来源于生活,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。可关键的是后半句:高于生活。这句文学常识很微妙,实际上是讲文学(这里以***为例)与生活应该保持的微妙的距离——若即若离,恰到好处。比如***取材于***真事,但你真的不能按照***真事去写,记录***真事,那不是作家而是记者干的事。作者写***,就要进行合理的艺术加工,让***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保持一定的距离。换句话说,衡量一篇***是否优秀的指标之一,不是***中的故事和人物离生活有多近,而是离生活有多远。

以上为个人观点,不一定正确,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。

“太极”,现代人一说到太极,是一种功夫套路,拳种,其实,太极是古代中国哲学概念。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“阴”“阳”两个对立范畴,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,变化。

从石器时代晚期,中华民族的始祖伏羲氏,通过对天文观测,而感悟出我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中,万事万物中都有一种矛盾又相互作用的力量在推动发展,而这种力量,称为太极。太极里面的两种力量,称为阴和阳。即《易传》里所说的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”。

中国太极的哲学思想是超前的,领先的。西方直到近代,由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,才印证了太极的这个哲学思想体系,包括现代计算机所广泛应用的二进制,其发明者莱布尼茨的临终忏悔,在1716年《致德雷蒙先生的信——论中国的自然神教》中,承认了自己发明的二进制源于《易经》的过程与途径

"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‘’。这句话,最容易理解错,要知其中的道理或原来的意思,就必须知道它的来源!

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,它没有仁爱,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***,任凭万物自生自灭。圣人也是没有仁爱的,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,任凭人们自作自息。天地之间,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?它空虚而不枯竭,越鼓动风就越多,生生不息。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,更行不通,不如保持虚静。

圣人对待(宇宙学上的)事情的基本原则是按规律来加以处理,且这种规律也是“天地”的规律。规律与规律在本质上是平等的、相同的。圣人即是发见和认知世界的先驱,也即是人中之一。

老子以风箱来作了比喻:从表面现象来看,风箱在不停地被运作着,然而在整个运作过程中,风箱中间的“轴”却总是保持着自身位置上的相对稳定,这个轴心,正是仁心的相互作用力。老子以此比喻告诉我们,一切事物都有自身的“中”,而这个“中”都同样是相对稳定的,所以,如果找得到一确定事物的“中”,就是找到了其相对稳定的状态,也就是找到了该事物的本质的方面。这种去找到事物的“中”的办法就叫做“守中”,亦即所谓“中而用之”,这个中即是心中,也就是守仁。

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呢?
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十大容易被误解的文学名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